多样而包容的美国帕森斯设计教学
2014年,应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之邀,我赴该校做访问学者半年,邀请单位是设计战略学院的DESIS实验室(Parsons DESIS Lab, School of Design Strategies)。十二月艺术活动精选|纽约
活动当步入马年的尾声,各种往年回顾、来年计划等念头开始萌生,为自己评分,看看自己一年以来是不是日跑千里的汗血宝马,还是只站在原地吃草泥的马。不管怎样,在纽约的各种艺术设计活动没有因此平静下来,反而被一些新进热血的活动占领了Big Apple的艺术圈。 大家不容错过哦!
尘世之塵
艺术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张璐于2014年11月9日-11月14日期间,在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DeKalb画廊举办了个人毕业展览《塵》,译为尘世,塵字上体为鹿,谐音为璐;塵字下体为土,表现艺术家本人璐与土的结合,也单纯的指张璐个人对于本真探索,依附于事件本质,与创作本质的结合。
从程序员到电影人
电影黄沙,纽约独立导演、制片人;3DROPS STUDIO(三点水工作室)创始人。黄沙于2010年在伦敦大学学院(UCL)获得虚拟现实专业计算机硕士,在面临着即将成为一名程序员的迷茫中偶然间获得转行的契机,进入了舞台和电影领域。
40+4 艺术不够!远远不够!
艺术上海的艺术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艺术家们在其中担任了什么角色?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在这个变化迅速的经济文化环境中的身份?上述问题在国内首个全景交互纪录影像装置《40+4艺术不够!远远不够!》中呈现出了精彩纷呈的答案。
不要搞奇奇怪怪的服装
10月15日习大大主持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发了社会热议,文艺界更是纷纷学习,其中一句“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不知为何流传甚广,一时成了网络热点,国外主流媒体也在讨论。窃以为“奇奇怪怪”是个很难具体定义的形容,至于习大大所指的对象,大家也只能是各自猜测,众说纷纭。伦敦秋季五个艺术展回顾
艺术十月中旬的伦敦,艺术来客纷纷聚焦一年一度的弗里兹艺博会盛况,而在展会之外,肩挎印有弗里兹大写字母布包的人们忙碌地穿梭于各大画廊全力以赴的展览之间。“弗里兹周”中你或许可以看到全年伦敦最好的画廊展览,而好消息是,这些展在为期五天的艺博会之后,并不会马上下架。
何雨,从未命题对话到否画廊
艺术何雨,纽约否画廊联合创办人、策展人、一个写字的人。2011年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以后,何雨带着对艺术的热爱赴纽约大学攻读艺术管理硕士。2012年5月,当时还在纽约大学读书的何雨和杨嘉茜创建了未命题对话项目。
纽约华人艺术青年
九十年代,那部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奠定了很多人对于纽约的印象——“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地狱”。在“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的歌声中来到纽约的华人艺术家们或许经验过了“天堂”和“地狱”,而今天留美的新生代们看来,这段叙述可能矫情了。Linklater的文艺复兴
电影「Boyhood」(少年时代)在今年首映之前,就已经名声大振。有人认为这部号称拍摄十二年的片子,颠覆了一般意义上的电影制作过程。但和Richard Linklater(理查德·林克莱特)的所有电影比较起来,「Boyhood」只是他在他属于自己的电影信念下催化出的新产物。
乐高雕塑——积木的艺术
艺术现年51岁的内森·萨瓦亚(Nathan Sawaya)是一个热爱积木的老顽童。十年前,当萨瓦亚还是一个商业律师时,他决定成为一名乐高艺术家,开始了对儿时玩具几年如一日的创作实验——在这几年中,萨瓦亚白天撰写法律文件,再把整夜的精力放在乐高上。
无论纽约新展 | 戴建勇 “九月处女”
艺术戴建勇,简单来说他是一个被摄影绑架的人。最近他受邀来纽约参加驻地项目。“九月处女”是他每年都会在不同地方举办的影像总结展览,他希望借此和喜欢影像的朋友一起分享他的作品。
重新赋权,北京防空地下室的转变
艺术很难去具体定义周子书的职业 —— 事件设计师?或者,多学科设计师?但设计师这个称谓让他觉得“过于的狭窄”。我们总是习惯用职业来定义一个人,而周子书却是一个不愿意活在“设计圈”的人,他更喜欢活在“生活圈”里 —— 实验着生活。
International Talent Support-Part 2
服装有关ITS所在的城市Trieste,只是一个二十万人口的中小型城市。为什么欧陆这么大的比赛会办在这滨海小城而非米兰之流的时尚之都呢?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