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光柱——跨界时装秀
编辑:林海 图/文:苗晶
苗晶艺术项目“超级光” 与于婉宁个人服装品牌Evening 2015 S/S 跨界合作。
AudiovisualInstallationP6 LED 屏幕, 2.1立体声H5M×W1.5M×4(dimensionsvariable),9分13秒。2014年10月11日,望京SOHO,北京。
创意/合成:苗晶www.mediacomposition.cc
声音设计:GAN(甘健)www.ganfty.com
Presents by Hibanana Studio
声音影像装置(Audiovisual Installation)是我与搭档刘唱从2010年确定的一种创作方式,我们主要是在讨论时间、空间与人的关系。时间包括很多无限的元素,例如时间本身、数字、语言、信息和代码;而空间则包括我们研究的风景、景观、人造风景、影像在空间中的重力等。这个命题很大,也将是一个时间很长的创作系列,包括了我们自己的作品,以及与不同领域、地域的艺术家合作的作品。目前,仍在持续进行中。2011年我们认识了声音艺术家甘健,接下的几年我们每年都会合作一个声音影像装置艺术作品,例如2013年的“事物无尽”(Endlessness of Things),2014年的“无限”(INFINITE),以及目前所进行的“Super Light”正式版,预计在2015上半年推出。

这是跨界合作,最后的展示是在北京望京SOHO的一个露天花园。在研究惋宁这季服装的面料和图形后,依据点,线,面的三大基本要素,我们用数字艺术的手段,用声音和视觉去模拟面料的质感,通过有序的编辑和重组,形成声音和影像同步共振的几部篇章,从而组成整个作品,以配合整个时装秀的设计。
当作品的声音和影像部分完成后,距离呈现还有一段时间,对于我来说,那时只算完成了作品的百分之八十。时空的变幻,空间与人的关系,观者的体验,才算是这部作品的全部呈现。最后,还有一种解释是,我们的创作是在实验,人在重复循环的视听环境下,忘记自我存在的一种体验。
“SuperLight”,音轨

这次创作,是在“无限”后的一次延伸。“无限”确定了我们的创作方法论和视觉语言以及在空间中的展览形式。创作分为极简与重力、空间和人物三大板块。在与设计师工作室的会面中,看到她的设计草图和主题,我就有了对创作“Super Light”的基本形式与想法。主题是倒影,那么倒影是如何形成的?倒影中,设计师的情感在哪里?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问号,我在后期的方案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倒影与光柱的关系,即光和影的关系。围绕这个标题,我开始与声音艺术家甘健讨论。如何用声音生成视觉去描述一个光的方式。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讨论和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光柱的物理解释,我明白了它的原理(光柱是一个由与水平面接近平行的冰晶体反射光创造的一种视觉现象),那么光柱可以是一根很细小的线,也可以是一栋很雄伟的高楼。我在前期的创作中,研究了大量Sol LeWitt、James Turrell 还有Dan Flavin的作品概念,也去博物馆感受了他们的原作。看到原作,那种仪式感的灯光装置、巨大的光束或是微妙的光影都让我沉浸,或者直接带给我力量和灵感。讨论后,最后确定了装置的形式,使用P6的LED屏幕来组成一个高5米,宽1.5米的四面环绕的柱子,我比喻它为一根光柱的形成。这个四面体,也是我上半年在无限INFINITE中研究的Cube的延伸,在柱形的一面,你永远看不到对面,当你跟随某一个视觉元素走向下一个画面,又会在追赶中回到原点,直到分不清哪里是开始,哪里是正面、侧面或背面。声音也围绕着这个装置的概念和形式去设计。studio O,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厅,2014

在今年秋天于望京SOHO举办的“Fashion Now!”独立设计师发布会中,艺术家苗晶呈现了与时装设计师于惋宁的跨界合作——声音影像装置“Super Light”。




Super Light
苗晶的创作自述
在这个夏天,我和朋友江伊岚、于惋宁聊起来要一起合作一个时装秀中的声音影像装置,刚好惋宁要将这个装置作为个人品牌2015春夏春夏发布会的跨界合作作品。看到惋宁的衣服,更是兴奋——光影与剪裁,空间与身体,设计和影像作为一个整体出来,如此恰如其分。
时装秀的名字叫做“倒影”。倒影是光照射在平静的水面上所成的等大虚像,成像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光柱”是一个由与水平面接近平行的冰晶体反射光创造的一种视觉现象。我想以一个比较大型的光柱来表达时尚、声音、影像以及网络带给人们的强烈的光芒和刺激。形式仍然是我们近几年来常用的创作手段:声音影像装置——声音和影像紧密结合,同时与空间产生关系,进而给观众带来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