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便利贴创作艺术

朴淑英Park Seoyeong,韩国视觉艺术家,2008年获得金属艺术学士学位。2010年来到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版画系继续深造。2012年毕业后以艺术家、设计师以及作家的身份活跃于各个领域。目前她定居韩国并开设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她的作品曾在底特律、安娜堡、旧金山、纽约、首尔多地画廊展出。她的毕业作品‘f(aproblem)=problems’曾获得2010年Great Lakes绘画双年展一等奖。
f(a problem)=problems是一系列在便利贴上进行丝网印刷的艺术作品。
这个系列的作品主要阐释了艺术家如何面对困难并最终找出解决办法。作品中的图像表达了一种混乱与浑沌的状态。这种混乱的状态源自于当艺术家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所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便利贴在这里作为一种媒介代表了艺术家常用的解决问题手法:即通过制定待办事务清单来整理她的思绪。因此便利贴在这件作品里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具有象征性的符号语言。
Q&A=Q&Q
编辑:刘斯旸 / 图片来源:Park Seoyeong工作室




无论:能谈谈你通常是怎么来选择自己的创作内容和主题的?
朴淑英:我作品的灵感源自于在美国求学时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一些问题。每当面对困难时,我容易陷入到混乱之中,这时我就急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简而言之,我需要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连锁反应,就是我会对之前那些问题的答案又产生新的疑问。因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生活中只有无止境的问题。我以此建立了一个新的逻辑:“问题与答案”的本质既是“问题与问题”。我以此逻辑持续在做新的艺术作品,并逐渐将这个理论从个人问题转向社会问题。
无论:关于f(a problem)=problems这个作品除了便利贴之外还有考虑过其他媒介来表达你的主题么?这个系列的作品还会有后续作品么?
朴淑英:我在创作时总是在寻找哪种材料或者媒介更适合我的作品。但更多时候我倾向于使用那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作为我创作的材料。比如,便利贴、食物和废弃物。在创作f(a problem)=problems这个作品时我认为只有便利贴最能够完美地表现这个主题。我计划在这个作品的后续系列里改变颜色、图案或者采用不同的装置手法,但是我会依然使用便利贴。
无论:你的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朴淑英:我的作品与作品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即使作品的形式、色彩和图案千差万别,但是所要表达的主旨或逻辑都与我在上面所提到的一致。
无论:你的作品包含了丝网印刷、电脑制图、手绘、立体装置等创作手法,以后还会尝试其他创作方式或者艺术形式么?可以举些例子么?
朴淑英:作为一名版画艺术家,每当我在创作作品之初都会最先考虑这个作品应该如何用印刷的方式去呈现。但事实上最重要的是哪种方式更适合去表达这个作品。所以,我对很乐意去在作品中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比如最近我正在尝试拍摄一段短片。
无论:目前在做什么项目?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么?
朴淑英:我目前在利用一些小项目在尝试一些新的制作手法。与此同时,我在申请驻村艺术家的项目,我很期待能够有机会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去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分享艺术讯息。
朴淑英个人网站:www. parkseoye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