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人艺术青年
九十年代,那部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奠定了很多人对于纽约的印象——“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地狱”。在“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的歌声中来到纽约的华人艺术家们或许经验过了“天堂”和“地狱”,而今天留美的新生代们看来,这段叙述可能矫情了。但“天堂”和“地狱”这对反义词也道出了纽约的复杂性—— 复杂的城市景观历经年月地见证着资本主义的衰荣不定,各式各样的思想潮起潮落,从反动到主流再被反动,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和文化显然加剧了这个城市的复杂。





新生代们大多从接受更好教育的角度选择出国,面对国内艺术教育的平庸化和艺考的严苛,越来越多喜欢艺术的年轻人选择到国外学习艺术、设计、电影、摄影、建筑和其它相关领域。没有人统计过正在纽约学习的华人艺术群体有多大,但从观感来看,近几年这个群体的增长速度很快,在一些纽约著名的艺术设计学院,我们可以在每年的新生中发现很多华人面孔,在这些顶级的高校里,漂洋过海而来的新生代们接受了与国内迥然不同的教育。
除了教育以外,纽约的艺术环境也是吸引青年艺术群体的重要原因,人才、机构、展览和活动在这座城市聚集,辅之完善的经营体系和开放的创作氛围,使得纽约被赋予艺术、创意和时尚中心的重要地位。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新生代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并且,在完成学业之后,他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有的人选择找一份相关的工作,有的人选择做独立的事业,有的人更愿意以项目为单元进行自由职业,几乎每一种选择都有它的可能性存在。
在这个留在纽约的新生代艺术群体中,每年都会出现许多优秀的人才。当然,不光在纽约,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都有着一批优秀的华人新生代们,他们代表着一种很强的力量—— 真正的创造力,而这样的力量也催生了“无论”青年艺术平台。2013年创建于纽约的“无论”,强调创作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年轻人的声音,致力于聚集和发表优秀青年华人艺术家、设计师和知识分子的创作与观点,旨在传播全球青年文化,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项目与活动,促进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思想文化交流。
在网络和线下活动中发声了一年的“无论”与同样作为青年发声平台的NEW YOUNGER合作,开始在纸面发布“无论”青年艺术板块,与大家分享有趣的作品和新鲜的观点。因为“无论”在纽约创建,那么第一次就先和大家聊聊纽约的人和事。
感谢大家对无论的支持!
封面插画作者:Vincy Cheung(张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