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熊孩子NIKO EDWARDS(这应该是艺名)已经自由创作一年了,他喜欢攀登高楼以及实验新奇事物,自称“熊孩子中的怪人”。今年夏天,NIKO和他的朋友GreenD(这应该也是艺名,一个在上海读设计的女孩)突发奇想,进行了一个有趣的项目——从太空拍摄地球。以下是NIKO发给我们的项目记录:
2014年7月22号当我第一次跟GreenD说起我的计划,跟大多数人一样,她对上太空的想法感到惊讶。但当我跟她详细讲解不到20分钟后,我们就已达成共识:这次计划所需的费用两人平分,拿出一次勇气勇敢一次,即便付出后一无所获。于是我们着手筹备了这次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视频图文资料,等待所有设备的到齐,安装以及调试装置——这个过程里逼迫两个数学很差的人去不断关注一些专业参数。因为考虑到有些难题与到时安装发射等问题,单单两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所以决定再扩大团队,于是有了PANDA、Severus、以及HANG、Michael 陆续加入。准备期间Severus与PANDA付出了很多,协助我们制作设备,购置材料,风里和烈日炙晒着,感谢他们一路的支持。
在筹备的过程中我们也被打击被嘲笑,很多人认为这个想法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群孩子任性的无稽之谈。好吧这也许是长辈眼中我们的模样… …
2014年9月3号黎明,属于我们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团队一行五人选择在城市地标上发送这一个月以来的心血。
熊孩子从太空拍摄地球
编辑- 林海 图/文:NIKO EDWARDS
2014.09.25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想像中的那般顺利:由于设备总量过重,气球气量未充足的原因,第一次发射失败了。我们不得不将所有设备遗弃掉,只剩相机与GPS 。这一次它成功的急速上升了。气球的座标在发射后九分钟固定在无名码头,我们认为他已经坠毁。怀揣着内心的焦急,我们在烈日炙烤下搜寻了一小时,未果。正当我们反覆检查设备,陷入无助之时,GPS突然跳转到了距离我们所在城市三百公里外的地方。



路边挺拔的树丛,正午透过林荫叶子缝隙洒落的光斑,路途中车里累趴的搭档,车轮与沙石的摩擦声,爬山涉水开到荼蘼,求助当地居民却因语言不通难以交流,而愈渐微弱的讯号无疑是雪上加霜。直至天色渐暗,最终当日还是无疾而终搜寻无果。
我提前印发了寻物启事的传单,分了几张给村民。那时天色不早已近六点,我还是选择穿上水靴进到水稻梯田中寻索一番。终于那在梦里无数次出现的画面就在眼前!内心是激动的,第一时间将信息回馈给团队,那一晚我们同样开心!
那么,经历了这一切,我们得到了什么?
我们得到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失联后的欣喜让五个孩子不顾一切开始了追气球的故事

驱车三百多公里,单日里程近六百公里,只为寻找掉落的设备。我们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前方有什么我们并不知道。





归途不断转弯的盘山省道晕眩难耐,途中偶遇到蘑菇状的粉色星空云就着闪电的轰鸣声下起倾盆大雨几欲击裂车身。不断出现的新意外无限延误的回家时间。大家忍着被家长催促归家的连环电话,一路无奈的走走停停,堵车长龙车油几经耗尽。直到凌晨一点半才结束了这天的全部计划。



我们从零到有,从未知回归到已知,从发送升空到一千公里的搜寻,失联过,绝望过,无助过,到最后的复活 这20个小时里,路途中的所见所获,还是让我们足以心安地说,是的,我曾触碰过我们的梦。
9月4号在休整一天后,我决定一个人再次踏上寻找的路途。我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我觉得气球应该就在地图显示的位置上不远。所以隔天我搭乘火车前往河源,路途周转,用了八个小时到达那个已经有些熟悉的村庄。
归途不断转弯的盘山省道晕眩难耐,途中偶遇到蘑菇状的粉色星空云就着闪电的轰鸣声下起倾盆大雨几欲击裂车身。不断出现的新意外无限延误的回家时间。大家忍着被家长催促归家的连环电话,一路无奈的走走停停,堵车长龙车油几经耗尽。直到凌晨一点半才结束了这天的全部计划。

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纪录下我们故土的全貌。

消除了原有那些对我们的质疑。

拍摄到了只能在NASA看到的图片。

证明了只要有梦,再大也不会怕丢人。

这一刻,我们实现了所谓不可思议的计划,就是我们儿时对着天空时的幻想。

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感谢这所有美好的一切。

NIKO EDWARDS / INSTAGRAM : NE7X
GREEND / INSTAGRAM : NINJADA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