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Parsons时装硕士是怎么做设计的?(六) :李佳佩 , 制造自我

 

李佳佩来自中国,本科就读于北京服装学院。她的毕业作品是本次毕业秀的开场系列,并刚刚入围了H&M时尚大奖。佳佩这样描述她的创作:“这个系列的灵感是来自之前跟Alexander McQueen合作的一个项目,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找出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I AM)’更像是一个符号。它可能不是真正的自我,但它会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对于我而言,制造“(I AM)”的过程,即是一次寻找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与风格表述的过程。每个人在最初可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但是,通过找寻与建立的过程,那个真正的自我,或明或暗的都会呈现出来。整个设计更像是一个转换。将我不喜欢的变成我喜欢的。”

 

编辑/华嘉

李佳佩系列中的材质都是用不同的面料复合而成的,以运动面料居多。例如多层的运动网眼面料与氯丁橡胶面料复合,由于多层的面料复合在一起使得原有的布料颜色也发生了变化,用面料去做面料是佳佩一直喜欢的创作方式。

 

无论:从抽象的符号化的概念到最终具象的服装,你是怎么把二者互相自由地转换的?平时习惯如何寻找灵感?

 

李佳佩:我喜欢在research的阶段去收集大量的关键词,不一定是与fashion有关的,然后将这些关键词不断的打散再重组,有点像玩一种文字类的游戏。然后再根据每次不同组合的结果在去做深一层的图像类的research. 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层一层地将最后的故事讲出来。平时并不会太刻意去找灵感,都是碰到了觉得有趣的触动神经的点,就会有想要去发展成设计。

 

无论:你认为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更多地坚持自我不妥协还是应该更多地去倾听消费者的声音?

 

李佳佩:我觉得两者其实都要考虑,关键是如何去平衡两者的关系。其实设计师跟消费者的关系应该像老朋友一样,只不过是更多的是通过衣服这个媒介去沟通,也是会去互相影响。

 

无论:在Parsons MFA学习的这两年获得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李佳佩:作为设计师对自己设计identity的探索和了解。 同时Fashion Design and Society中的‘society’对我来说更象是一种设计训练思维,让我更综合宏观的去考虑Fashion Design。

 

无论:你会怎么描述纽约?

 

李家佩:纽约是会使你变得crazy的地方,有太多的故事去做为灵感的来源。

 

无论: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李佳佩:现在刚刚毕业,准备进入公司工作。结束也是一种新的开始,未来打算在纽约先待一段时间,还需要沉淀梳理一下,长远的打算还要看具体的机会再定。不过不管怎样都希望能继续做出更多有趣有意思的设计

 

秀场图片(来源Style.com)

订阅无论微信公共平台

微信号wulunwhateve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