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igh到Low的跨度
对话苗晶
对话苗晶
无论:
能具体谈一谈你的“H-L”,或是“a-z” 的创作理念吗?
苗晶:
我喜欢追求跨度大的创作方式,就像我每天的创作安排,早上画画,下午创作多媒体作品。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分裂,因为要不停的转换频道,让自己进入不同的语境里。长期的这种模式创作,让我渐渐想找到一个连接的方式去过渡两者之间的跨度,最后发现很难。于是就放弃这个想法,让两者的跨度存在。
无论:
怎么想到创作两个系列来完成一组作品的,而且这两个系列反差非常的大?
苗晶:
我不太喜欢有规则的创作方式,这也许正反映了我对待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也是性格的一部分?例如有时对事情的激情热望是混乱的,夸张的,甚至可以不修边幅的,这种热望时刻刺激着你的神经,而往往这种经历过后会直接过渡到一种极为深沉和失落的最后。差不多是这样吧,其实作品很难解释清楚,我自己却能感受的非常强烈。
无论:
能具体谈一谈LAYERS IN MIX+ DIM LIGHT具体是怎么结合数字媒体手段进行创作的吗?
苗晶:
LAYERS IN MIX 的创作概念主要是各种道具的拼贴,刚开始的时候主要使用ps(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来完成,现在我会使用图形特效软件和编程软件,通过声音的变化或随机的生成来得到图像组合。
无论:
上次我们的谈话中,你对当下中国消费文化、物质过剩的思考,让我想起来安迪沃霍尔在创作“金宝汤罐头”“可口可乐瓶”等系列时美国的情形。你觉得两者是否有相似之处?波普艺术对你有影响吗?
苗晶:
国内目前我所了解的消费状态,过剩的物质消费显然不是一种对必需品的需要,超越了需求,而成为了一种对消费的依赖心态。感觉如果不去大量消费(例如淘宝,购物节,奢侈品等现象)那么这个人就没追求目标和社会价值,感觉已然呈现一种相对扭曲的趋势,我特别喜欢关注网上一些人晒自己新购的物品,有时候我也做这种事儿,哈哈。
波普让我觉得好玩,有人说我创作的作品感觉就像是在玩儿。
无论:
有一个兔子的形象在你的作品中很频繁的出现。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苗晶:
兔子无论是在东方和西方都有一种特殊又复杂的含义。在中国,她似乎代表了生育的,玉兔呈祥,很美好;她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动物,在西方,它是具有生命力的,有活力的象征。当然我不希望用任何这种象征含义去定义我画中的兔子,她仅是一个角色,一个化身,神秘的,情色的,美好的,乖张的,我对这个形象的感受很复杂,而且每个人都不同,我想这是对的。
无论:
上次在我们的谈话中,我的印象是你非常开放,也很积极地去拥抱商业性的合作。能具体谈一谈一两个你参与合作的商业性项目吗,你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你是怎么看待艺术家与商业品牌/ 公司的合作的?
苗晶:
我和服装品牌合作过时装秀,去年(2013)也和巴黎一个大型的商场叫做lafayette(老佛爷百货)合作了一个LED影像装置。两者都基于我的绘画或多媒体的创作,又可以开拓出一些新的东西。艺术家若能和好的商业品牌合作,我非常欢迎这样的形式,因为好的艺术必然带领商业的潮流和影响它的趋势,而商业中的艺术体现也会提升品牌的文化体验。
无论:
平时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
苗晶:
电子音乐也有古典。当然是在不同的时候和情境下,感受完全不同。
无论:
前面无论发布了名为纽约艺术指南的连载。在纽约,有没有哪个艺术区是你平时最爱去的?
苗晶:
我刚来纽约不久,看了纽约艺术地图指南,非常好,有引导性。目前就只去了切尔西画廊区和大都会博物馆,还有我喜欢的艺术家kaws在贝浩登画廊的展览。
苗晶作品 —— LAYERS IN MIX (层叠混合)系列
苗晶创作自述
H=High L=Low
我是一个很纠结的人,我常说我的艺术创作是从H-L的跨度(有时,我也喜欢那种a-z的感觉)。
LAYERS IN MIX+ DIM LIGHT(层叠混合+黯淡的光),这是两个系列绘画的组合。但我常常喜欢将两个系列放在一起来看,也正好符合我H-L对立的创作思路。以消费作为这个系列的观点出发, LAYERS IN MIX(层叠混合) 的创作手法是结合了数字媒体手段和创作思路来呈献的,步骤很繁琐,过程很有趣。我把我的素材叫做道具,这时候我就能像一个导演去安排我的角色。安排角色的过程我会受到音乐感的影响,这点让我很受益,很多看到我的画的人喜欢它们的人,会感觉一种音乐流动的韵律。所以我一直觉得声音,音乐对于我的绘画创作起着非常大的化学作用。化学作用,就是一种混合作用下得到一种新物质,这也和我这个系列的名字layers in mix(层叠混合)暗合,这和我有时做VJ,做视频混合的思路也很切合。

编辑 / 华嘉





















苗晶作品 —— DIM LIGHT(黯淡的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