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
创作之初
“INFINITE无限”创作之初,一切来自于一次奇幻的博物馆之旅:Dia: beacon当代艺术博物馆。
在被概念艺术大师Sol Lewitt(索利·莱维特)的大型墙画作品深深吸引之后,一次关于Cube,几何,空间,影像,感知的实验之旅正在开始。
作品介绍
“Infinite无限” 是一部声音影像空间装置。关于空间和影像的概念,以及结构性的几何形状在空间中带给人的感受,来自于一次我到纽约上州Dia:Beacon博物馆的观展经历。Dia:Beacon是一处重要的当代艺术博物馆Dia:Beacon。在Dia:Beacon,我看到了索利·莱维特的几件重要墙画作品, 当我看到这些大型的形状以铅笔细砂般着落于墙体上时,我感到一种轻盈的重量。这样说听起来十分矛盾,只因线条十分轻盈,空间载体却极为有重量。墙体本身是具有压倒性的,尤其是在面对一面以黑色为背景,画面中有两个变形立方体的墙体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来自空间的吸力使得我想要进入这个神秘的几何形状,这个看似不可逾越的夹角空间给人以压抑和紧张的感受。
而在此之后,当我与苗晶聊起关于几何,空间结构以及“Cube”时,我发现我们对这一由六面十二线形成的基本几何形状有着共同莫名的兴趣。放置于空间中,它形成了24个平面直角与8个立体直角,试想站在空间的中央,观者与形成直角的三条连接线又形成了一个极其规则的形状和关系。作品的起点就从这里开始,我们开始思考观者在一个空间中面对影像装置的感知。我考虑过120°和90°角的影像装置,后来发现120°是使观者舒服的,而90°则是压抑的,扩展的,无限的。纵深感给人一种张力的感觉,而深入时似乎又朝向这个神秘直角无限走进,另外两边的墙面基于视觉感知的水平线和视错觉的引导力,又有无限延伸和外扩的空间感。
文:刘唱 图:刘唱 / 苗晶
2014.05.20
创作草图,苗晶
“When an artist uses a conceptual form of art, it means that all of the planning and decisions are made beforehand and the execution is a perfunctory affair. The idea becomes a machine that makes the art.”
—— Sol Lewitt
声音与影像,影像与空间。Infinite这部作品实则是想在空间中创造一种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奇观式的,是以观看的过程为载体的。当我们面对一处山峰,一处瀑布,面对一渊悬崖,我们是沉浸于整个气氛中的,自然已告知我们如何调动各项感官去体验。而Infinite这部作品正是在声音和视觉上的一次新生体验。
当冰冷的电子合成器音色和数学算法库下锻造的声音出来后,影像也表达着与声音同样的质感,速率和感知。影像和声音同时迸发出的力量严密紧张,没有缝隙,仿佛机器般冰冷没有瑕疵没有语序没有诉说,只有不断的运转,不停不休,永无止尽。而我们在宇宙的运转速度,日月更迭本就是可无序的,不可停滞的,我们用时间去计算它的更迭,人为的生成数字使抽象的宇宙变得具体而可以运算。时间,数字以及索利·莱维特的122个可变形的Open Cube组成了infinite作品的视觉主要构成。我们在其中寻不到终点,最终也无法找到起点。信息,代码,人类,机器的起点和重点变成一个永恒追逐答案的巨大命题。神秘如光影,数字,时间,机器的来源,从无从得知到有迹可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限115展览现场,视觉艺术家:苗晶 / 刘唱 ,声音艺术家:甘健
甘健
声音、视觉艺术家。
1986年出生于柳州,现于北京活动与创作。
“Infinite无限” 是一部声音影像空间装置,是一次关于空间和影像之融合的概念尝试,以及对结构性的几何空间的探索,声音与影像被安放在特定语境下给人带来的感知与体验。
作品关于空间的置换与延伸,平行的扩张与直角的紧张。基于此,艺术家为观者创造了一种体验,观看式的,沉浸的,对立的,自定义的。
—— Sirui Zhang,“无限115” 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