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背景是建筑设计,不过我认为少了光,建筑也只是⼀个个黑盒⼦罢了。于是两年前到了纽约—这个以灿烂夜景以及成熟的照明设计闻名的国际城市攻读MFA Lighting Design硕⼠学位,我希望学习怎样⽤合适的灯光去点亮每⼀个感动的空间,因为⼈们生活总是需要有光,但却没办法去体验光的质感,甚⾄是温度。我想先从体验光开始。课余时我像是个流浪者,在这大城市里寻找默默点亮⼈们以及街角的灯光,并利用摄影记录下来。回头检视⾃己拍的照片,慢慢可以摸索出我⼼里所认为光的形象。那是种⾃然,低调却⼜保留着属于光的⼀种独特的美感。
我也觉得光是种间接的媒介,光不⽤成为空间的主⾓,却该是扮演画龙点睛的配角,让人不用感觉出光却能够享受光的氛围。在我设计光时,我总会想怎样的光可以融⼊在环境当中,没有灯具的光设计,是⼀种挑战更也是种诗意的表现。学校教育带给我的是驾驭光的手法以及创作的美感,并引领我们去思考光是什么?如同其他设计一样,我们也需要先有⼀个概念,并且进⽽发展,最后成为一件动人的作品。举例来说学校的其中一个设计,我先从光线从绿荫中撒落地面成为穿越空间的媒介的照片开始,透过水彩以模型去转化对于光可以怎样调和一个学校空间,到最后透过不同⼤小的开口让日光以及影可以依据不同时刻在地面上飘移,也就是让自然带入室内。
“在灯光设计的这条路上,这是⼀条漫长的不归路。”
从几万年前⽼祖宗开始使用火,到爱迪生发明第⼀盏电灯泡,再到LED(发光二极体)—这个被誉为21世纪的重要发明;不管是⽇光还是人工照明,我们习惯了⽩天黑夜被光包围着。但我们却很少了解,光的品质是什么。以及我们对于光的感觉?
光可以很理性,运用照明计算让一整个大型办公大楼维持同样的照度。
光可以很感性,⼩小的⼀盏灯就可以围塑一个私人的空间,让⼈拥有⾃己的⼩天地。
光可以很物理,透过不同色温的照明可以帮助⼈们适应时差以及舒缓长期熬夜的⽇夜颠倒。
光可以很心理,适当的灯光可以反映人当下的⼼情,更可以调节心情。
而我期许自⼰是⼀个光的追逐者。
HUANHAI CHENG
光的追逐者

我的毕业设计也是类似概念,想法来自于9/11恐怖攻击后的国际机场里导入的一个利⽤间接照明而形成的走廊,让旅客可以在接受繁琐的安检前可以透过光去调和压力与情绪,也是一次可以让我整合光可以理性、感性、物理与⼼理的经验。离开学校后,我则是在专业的灯光设计领域中逐渐奠下实务的基础,不管是排列灯具、照明计算、选择灯具还是到现场实际的调光,这些都是学校没教过的,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在追逐光的这条路上,不管是实务的经验还是⾃身对于光的想像,我希望对待每件案子,除了是实作更是种创作。但希望在这条路上,我不再只是⼀人,⽽会有更多的⼈一起与我同⾏享受,并分享光。







PROJECT 02
PROJECT 01
PROJECT 03
Huanhai Cheng(郑环海)
huanhaicheng.com
1985年出生, 台湾高雄人。
台中东海大学建筑系毕业(2008),并在美国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取得灯光设计硕士学位(2013)。
⺫前在纽约照明设计公司工作,下班后喜欢拿着相机在城市各角落找寻充满感动的光空间。